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理解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内涵,掌握其基本概念。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猜想与验证。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合作探索中,通过观察,展开大胆猜想,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余数特性。教学采用“开放”、“民主”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中,我摒弃教材顺序教学,打破教材限制,力求教学设计开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总是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联系实际能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进行口算练习,复习除法基础。 动手操作:利用10根和9根小棒进行分组操作,引出有余数除法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探索新知 动手实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小棒,通过摆正方形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践发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直观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主动发言,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融洽,这表明表扬与鼓励策略运用得当。通过动手操作小棒摆正方形活动,学生直观感知“剩余”概念,并在实践中构建新知识体系,初步形成“余数”概念。
《除法的竖式》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名称 《除法的竖式》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 提供者 王淑英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第一课时除法竖式的认识和计算。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们准备的纸片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吗?(设计意图:“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出来,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
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灵活判断变化的单位“1”,理解单位“1”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表示事物,掌握二分之四分之一等简单分数的读法、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数是8,那么它的1/2是多少呢?答案是4,因为8乘以1/2等于4。这种类型的题目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很常见。比如在计算打折后的价格时,或是在解决分数问题时,都需要用到这样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多媒体出示题目)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2、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总结如下:提升学生笔算除法技能是关键:教学需着重于理解算理、掌握运算思路与竖式写法。学生需通过反复练习,巩固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应用。理解算理与竖式书写的难点:除数为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需形成基本策略,理解演算顺序。强调理解算理,明确每个数字在竖式中所代表的意义,避免混淆。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数是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或接近整十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4、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让老师烦心和头疼的一个问题。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外、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主要原因。
5、月2日,我们年级组长冯鹃梅老师率先代表年级教研组在学校里上研讨课《面积和面积单位》,她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精妙的教学设计值得大家学习。紧接着,3月6日,劳少群老师在年级上公开教研课《笔算除法》,她扎实的`教学功底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黄浩滨老师的教研课《平均数》让我们见识了简约、大气的课堂。
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在于判断约分后的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际运用时的确掌握不够理想。
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标题:明确标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节《测量》吨的认识”。图片:可以选择与吨相关的实物图片,如卡车、货物堆等,以直观展示吨的概念。目录页:简要列出课件的主要部分,如“引入吨的概念”、“吨与千克的换算”、“实践操作与互动活动”等。
1、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2、教学过程:导入(出示1条线)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出示很多条线)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3、观察法:比较图形与实际物体大小。 重叠法:比较两张面积接近纸片。 数格法:比较长方形彩纸面积。设计意图: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涂色部分面积,比较大小。 第5题:观察、比较图形面积。设计意图:加深面积概念理解,应用比较方法。
1、研究内容:第六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现阶段二年级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学情分析:二年级安排了稍复杂的一步应用题和一般的两步应用题。
2、(6)小结: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3、学情分析 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4、个2的和就是6,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3 =6(个)刚才同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解决了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我们知道了求2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要想知道王晶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请同学们自己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
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52页例3。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经过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各省份高考试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各省高考采用的考卷不完全一样,所以试...
亚洲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亚洲共有48个国家。亚洲的区域划分:1、东亚指亚...
复活节2025年几月几号年复活节是几月几日?2025年复活节是20...
夏家三千金哪年的《夏家三千金》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是由唐嫣...
天天有喜的结局刘枫和九妹怎么样了大结局讲的是,狐狸小九妹在与金蟾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