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堂名为“1千米有多长”的数学课程中,学生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索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学生们首先进行了一个步测活动,测量了自己一步的距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操场上测量了10米和100米的距离,记录下所用的步数和时间。教师鼓励学生们在活动中用自然的步伐进行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接下来,我们进行“估一估”活动。通过刚才的步测,大家已经对100米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100米的长度是多少步?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多少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通过这些思考,大家对1千米的长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2)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 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4、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生:啊!老师我不能。
5、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学生们需要沿操场走5圈,才能达到1千米的长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从而推算出走5圈的时间。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体验到1千米的实际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适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6、《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该单元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米和厘米单位基础上,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更长的长度单位——千米。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抽象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
1、接下来,我们进行“估一估”活动。通过刚才的步测,大家已经对100米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思考:100米的长度是多少步?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多少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通过这些思考,大家对1千米的长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随后,我们进行“想一想”活动。
2、(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室外进行,让学生分组实际走10米和100米的距离,小组内记录步数、时间以及感受,为理解重点概念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转移到室内,通过小组交流、想象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并估算走完1千米所需时间,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4、在一堂名为“1千米有多长”的数学课程中,学生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索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学生们首先进行了一个步测活动,测量了自己一步的距离,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操场上测量了10米和100米的距离,记录下所用的步数和时间。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6、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学生们需要沿操场走5圈,才能达到1千米的长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从而推算出走5圈的时间。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体验到1千米的实际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适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巩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例如,1084和982,3756和4184。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30页的文章,并分小组估计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汉字。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估算方法。
按每行约10个字,估算右栏大约50个字,左栏是右栏的2倍,大约有100个字,这样整个故事大约有150个字。(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估一估,填一填)出示问题:你能估计出杯中有多少粒黄豆吗?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并汇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多少个字》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课时 有多少个字 教学内容: 有多少个字 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个字。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等。本节课要求学生先估计有多少个字,再具体地数一数。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
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发展运用画图等多种策略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分小的单位——秒。教学难点:体会1秒有多长,知道分与秒的关系。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 创设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聆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并观察钟表上秒针、分针的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直观体验了一分钟的时长,还通过观察时钟指针的变化,加深了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材第3页)教学目标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3页。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谁的得分高游戏引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在探索和掌握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1、【 篇一】 教学内容: P25~P26 教学目标: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2、拨一拨教学反思(1)《拨一拨》是小学二年级数的读写教学,学生已有初步认知,借助计数器展开教学。课堂安排3个环节: 拨计数器学会读数。学生拨出数字,讨论位上的意义,通过交流学习读数,如读9040时强调中间零的读取,读1001时讨论零的读法。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知识获取更有价值。
3、【 #教案# 导语】《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主要安排以活动为主,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通过 “数一数” “说一说”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4、课件出示:排球30元 足球40元 篮球50元。
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分钟能干什么》教学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通过拨一拨、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等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6、四的乘法口决的参考教案 四的乘法口决,人教版小学上册教案2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各省份高考试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各省高考采用的考卷不完全一样,所以试...
亚洲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亚洲共有48个国家。亚洲的区域划分:1、东亚指亚...
复活节2025年几月几号年复活节是几月几日?2025年复活节是20...
夏家三千金哪年的《夏家三千金》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是由唐嫣...
天天有喜的结局刘枫和九妹怎么样了大结局讲的是,狐狸小九妹在与金蟾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