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七单元教案

2025-07-11 18:40:10 知识分享 anjia66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篇一】小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案一:除法算式的商与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探索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得出除法算式的商。 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验多种求商方法的便捷。 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数学教案 -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这一部分内容,是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的继续, 同时又是为下学期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每格表示 5 个单位)进行知识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衔接的作用。

《统计》说课稿1 说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范文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用途,并学会用折线统计图展示数据。过程与方法:在统计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篇

1、【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导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3、【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教案三篇

1、《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编制乘法口诀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 我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诣的学习氛围。

2、(三)创编歌曲第二部份妹娃艄公动作 讨论妹娃上船的情景。 创编妹娃上船、艄公搀扶、推船过河的动作。 集体表演。 个别表演,分享交流 (四)完整表演1-2次,结束。

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一:《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物体或图形的运动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地区分物体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2、二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会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熟练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3、【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导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6、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1 教学目标: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二年级数学《钝角和锐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钝角和锐角》教案:教学目标 认识与理解:认识锐角和钝角,掌握它们的特征。 技能培养:学会利用三角板辨别锐角和钝角。 关系理解:理解锐角、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兴趣激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如下: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长方形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识别并描述长方形的特征,特别是强调长方形有四个直角,为后续学习锐角和钝角做铺垫。学习锐角和钝角 实验观察:通过剪刀剪下长方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直观观察到剪下的角不再是直角。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1 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

[教学过程] 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动手操作...·《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设计《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6~67 教学目标: 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