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an+1=(n+1/3n)an变形得:an+1/n+1=1/3 *(an/n),符合等比数列定义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定常数,故an/n为等比数列。
2、第二问:b(n)的首项为b(1)=a(2),公差D=2d,所以通项公式为b(n)=4n。
3、an,a(n+1)是方程4^nx^2-4^nbnx+1=0的根,无穷数列{bn}所有项的和是 11/3,求无穷数列{an}的所有项的和。
4、数列是特殊函数,这里an=-2n^2+11n+8 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对称轴为x=-b/2a 这里是-11/2(-2)=11/4,显然a3最大,a3=-3+33+8=24 (2)bn=a(n+1)-an =-2(n+1)^2+11(n+1)+8-(-2n^2+11n+8)=-4n+9 显然{bn}的正数项为 b1=5,b2=你要加油,这都是基础题。
设x1,x2∈[-1,1]且x1x2,在[f(a)+f(b)]/(a+b)0中取a=x2,b=-x1,得 [f(x2)+f(-x1)]/(x2-x1)0 由于f(x)是奇函数,且x2-x10 所以 f(x2)-f(x1)0,从而(x)在[-1,1]上是增函数。
数学等差数列的求法主要基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下是详细的求解步骤:确定首项和公差:已知等差数列的第二项 $a_2 = 4$ 和第三项 $a_3 = 6$。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有 $a_2 = a_1 + d$ 和 $a_3 = a_1 + 2d$。
计算等差数列的步骤如下: 确定首项和公差:首项是等差数列的第一项,公差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这两个值通常由问题直接给出,或者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来确定。 使用公式计算:一旦确定了首项和公差,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公式来计算等差数列的任何一项。
举个例子来说明: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为2,公差d为3,要计算项数n。根据公式n=(an-a1)/d+1,我们可以计算得到:n=(an-2)/3+1假设我们已知末项an为20,代入公式可以得到:20=(20-2)/3+1通过计算可以得到n=7,即等差数列的项数为7。
,a(1)= 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1-1,通项公式,a(n)= a(n-1)+ r = a(n-2)+ 2r = ...= a[n-(n-1)]+ (n-1)r = a(1)+ (n-1)r = a + (n-1)r.可用归纳法证明。n = 1 时,a(1)= a + (1-1)r = a。成立。
解这种题型的方法叫做错位相减法,书上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得到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n/2 : Sn = a1/ Sn = na1 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解为: x1,2 = [b ± √]/2a 注意:以上公式是高一数学中较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掌握这些公式对于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同时,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需要一定的练习和实践。
您的笔记也许是老师补充的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为解一些与它的前n项和有关的题目服务。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中,a2n-a2n-1=d,∴a2-a1+a4-a3+……+a2n-a2n-1=nd,即S偶-S奇=nd.余者类推。
S2=a1+a2 S4-S2=a3+a4 S6-S4=a6+a5 则(S6-S4)/(S4-S2)=(S4-S2)/S2=q^2 故还是等比数列。这是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时注意运用。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列,除了第一项和第二项,其余的每一项都是其前两项的和。这是典型的斐波那契型的数列。你可以上网搜“斐波那契数列”,那里面有详细的解析过程。
1、十三角函数 常用公式:如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等。十三角恒等变化与解三角形 常用公式:如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正弦、余弦的二倍角公式等。十平面向量 常用公式:如向量的模长公式|a|=√,向量的夹角公式cosθ=a·b/等。
2、数学公式是做高中数学题目的基础也是解题关键。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公式和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三角函数 内容: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的技巧。 公式:例如,正弦定理 $frac{a}{sin{A}} = frac{b}{sin{B}} = frac{c}{sin{C}}$;余弦定理 $a^2 = b^2 + c^2 2bccos{A}$。平面向量和数列 内容:向量运算和数列规律的探索。
4、三角函数公式是高中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两角和公式中,sin(A+B) = sinAcosB+cosAsinB,sin(A-B) = sinAcosB-cos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而tan(A+B) = (tanA+tanB)/(1-tanAta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5、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各省份高考试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各省高考采用的考卷不完全一样,所以试...
亚洲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亚洲共有48个国家。亚洲的区域划分:1、东亚指亚...
复活节2025年几月几号年复活节是几月几日?2025年复活节是20...
夏家三千金哪年的《夏家三千金》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是由唐嫣...
天天有喜的结局刘枫和九妹怎么样了大结局讲的是,狐狸小九妹在与金蟾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