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1千米的长度,并理解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在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较小的长度单位后,对于千米这一大单位的理解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直观感受,我计划在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米的认识》课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使用米尺准确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程开始时,我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厘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
《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中关于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课。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如下:教学目标 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了解1米等于多少厘米。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1、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以及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我选择了《铅笔有多长》作为课题,通过自制吸管作为学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在备课时,考虑到教材中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太现实,我决定用10厘米长的吸管代替。
2、本节课的课题是《铅笔有多长》,本节课所用的学具是我自制的“吸管”,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
3、《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教学亮点 体验性学习的有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估量、寻找、思考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
1、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 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8—63页。
2、【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
3、【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4、【 #教案# 导语】《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
5、我整理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桃子》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6、【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1、我整理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材解读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课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主动编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2、“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3、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活动记忆。
4、【 #教案# 导语】《儿童乐园》选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课。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时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5、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6、【篇一】 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8—63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反思: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关于估计的内容《有多少个字》后,我深感培养孩子的估计意识至关重要。最初试讲时,我直接引入一段文字,让学生听完后估计总字数。然而,大多数学生却忽视了“估计”这一要求,纷纷用手数起屏幕上的字来。第二次试讲,我调整了导入方式,强调估计在某些情境下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复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巩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例如,1084和982,3756和4184。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30页的文章,并分小组估计这个故事有多少个汉字。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估算方法。
反思:教学二上关于估计的内容《有多少个字》后,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估计意识是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直接导入一段文字,让学生听完后估计总字数。一半的学生都拿出手指,指着显示屏,边点边数,根本不理会老师所提的“估计”要求。
《1分有多长》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 创设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聆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并观察钟表上秒针、分针的移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直观体验了一分钟的时长,还通过观察时钟指针的变化,加深了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数数体验:观察钟面,让学生数秒、分,通过数数活动体验1秒、1分钟的时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集体体验活动:包括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测量、书写、画画、口算等,全体参与,让学生亲身感受1分钟的长短,理解时间的价值。
在本次《1分有多长》的教学中,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对本次教学的几点总结:教学目标明确,体验活动丰富 本次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反思本课程,学生对分与秒已有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在于让其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首先,通过听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学生初步感受1分钟的节奏。接着,让学生在1分钟内自由选择感兴趣活动,以此感知自己在有限时间内能完成的任务量。最后,安排1分钟参观他人成果,并在时间即将结束时停止,进一步体验时间的流动。
本课以“1分有多长”为主题,通过多样活动让学生体验时间长度,理解时间价值,并认识1分等于60秒。 初始时,我询问学生对1分钟长短的看法,得到各异答案,引发思考和讨论。 我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数数秒针走动,从而得出1分等于60秒的结论。
各省份高考试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各省高考采用的考卷不完全一样,所以试...
亚洲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亚洲共有48个国家。亚洲的区域划分:1、东亚指亚...
复活节2025年几月几号年复活节是几月几日?2025年复活节是20...
夏家三千金哪年的《夏家三千金》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是由唐嫣...
天天有喜的结局刘枫和九妹怎么样了大结局讲的是,狐狸小九妹在与金蟾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