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2025-07-22 5:20:09 知识分享 anjia66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

1、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1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幼儿园中班教案《宽与窄》1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 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3、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活动准备: 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PPT课件、操作材料打印。

4、活动过程: 小客人“皮皮”导入活动:(课件)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游戏:帮助小客人(课件)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关注点: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5、《比一比》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PPT课件、操作材料打印。

6、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 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通用8篇)

1、(1)师:看,这里有不同颜色的卡纸,和图形宝宝的颜色相似吗?我们怎样给它们分类呢?(2)师小结:我们可以按照颜色给图形宝宝分类。那除了颜色,还能怎么分呢?(形状)按照形状分类 (1)师:谁愿意来试一试?(2)师小结:我们用两种方法给图形宝宝分类,一种是按颜色,一种是按形状。还有一种是按大小。

2、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篇1 【活动目标 】 产生对图形的认识兴趣。 发展幼儿初步的分类、概括能力及观察能力。 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 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操作纸,蛋糕盘。 【活动重点 】 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3、《图形分类》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材料及环境 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4、通过激发图形分类活动,培养幼儿对集合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教会幼儿根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不受图形大小影响进行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找朋友》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找朋友》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感知活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自主操作图卡。在第一个环节数字猜猜猜,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在第一个环节数字猜猜猜,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在第二个环节游戏数字找朋友,是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

中班数学找朋友教案1 活动目标: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能按要求参加小组活动,学习自己整理操作材料。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活动难点: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幼儿园找朋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尝试为袜子进行配对和分类。 激发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袜子配对的喜悦。 培养幼儿的观察辨别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难点: 能够对不同的袜子进行正确的配对及摆放。

幼儿园找朋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 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 活动准备: 轻音乐、小椅子(或其它活动室方便可取的东西)布置的小树林。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找朋友中班主题教案1 活动目标: 学会对话的句式。 理解一一对应配对关系,会仿编对话的句式。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精选5篇)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教案一: 活动目标: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重点和难点: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材料和环境创设:准备诱发对应性材料和自发对应性材料,供幼儿操作。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1)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目标 学会对应方法:让幼儿学会使用对应方法来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数量。理解数量概念:帮助幼儿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目标: 引领中班幼儿理解数量的比较:通过趣味游戏,使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并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 培养社交技能和数学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比多少》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目标: 掌握书写顺序:让幼儿初步了解并掌握数字书写的正确顺序。 学习书写数字:教会幼儿正确书写数字1和数字2。 激发兴趣:激发幼儿对书写数字的兴趣,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准备数字1和数字2的卡片各一张,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幼儿直观认识数字。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进行数数游戏,训练幼儿数到30的能力。 玩“滚骰子”游戏,两人为一组,通过掷骰子取胶花,比较数量。 参与“翻纸牌”游戏,通过翻牌比较数字多少。 进行“占圈”游戏,让幼儿在音乐停止时选择圈站,比较圈内人数。

中班数学《数字5》教案

中班数学《数字5》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复习认识数字1——5。 能按大小标记学习5以内的排序。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认识数字1——5。

中班数学5的形成教案1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5可以表示所有数量为5的物体。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5的加法》教案1 活动目标 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认识5》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含反思1 活动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4添上1是5,并知道5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操作的结果。巩固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树叶,磁性教具数字5,数字1-4。

中班数学5的加法教案2 设计意图: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幼儿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中班数学《5的加法》教案

1、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中班数学《5的加法》教案2 教学目标: 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中班数学5的加法教案1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情意目标: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幼儿园大班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1 活动目标:在观察、讨论中理解5以内加法式题的实际意义,并尝试看图列式。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