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实际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2、简单的“倍”相关除法竖式(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如:12是3的几倍?算式为12÷3。竖式写法:先写被除数12,再写除号“厂”,除数3写在除号左边。从被除数的最高位1开始除起,1小于3,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12。12除以3,商4,把商4写在被除数2的上面。
3、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因此,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要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融会贯通。
4、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导入倍数的概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乘法的概念。例如,通过展示2乘以3等于6这样的乘法运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6是2的3倍,其中3就是倍数。同样地,也可以指出6同时也是3的2倍,这时2就是倍数。
5、倍的认识 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1、倍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2、《倍的认识》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理解“倍”的意义。 会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使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 方法 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认识,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
4、倍的认识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解决其余的问题。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林杰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 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然后进行交流。 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倍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教学设计】活动激趣,引发思考 活动:我是小小“设计师”。 用7,设计一个三位数。 (1)使这个三位数一定是2的倍数。 (2)使这个三位数一定是5的倍数。
人教版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游戏汇入,连线新旧知识。
使学生能在建立“倍”的意义表象基础上会解答有关“倍”的现实问 经历探究倍数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倍的意义表象,理解数问题的实质。进一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完整的乘除法认知体系。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理解倍数问题的实质。
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尽管孩子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1份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但这些数学语言远没有“几个几”容易理解。教学中要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乘除法及倍的认识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要陆续学习混合两步实际问题做了铺垫等等。
各省份高考试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各省高考采用的考卷不完全一样,所以试...
亚洲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亚洲共有48个国家。亚洲的区域划分:1、东亚指亚...
复活节2025年几月几号年复活节是几月几日?2025年复活节是20...
夏家三千金哪年的《夏家三千金》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是由唐嫣...
天天有喜的结局刘枫和九妹怎么样了大结局讲的是,狐狸小九妹在与金蟾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