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重启计划创新家庭剧范式:颠覆母女关系,探索治愈亲情新解

2025-02-22 1:00:31 娱乐资讯 anjia66

家庭剧是国产影视剧的常见剧种之一。近年来,由于家庭小型化以及生育数量下降,家庭剧进入了瓶颈期。它迎来了如何突破内容同质化以及创新差异化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影视集团出品的《180 天重启计划》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 TV 双平台首播,它堪称一股新风。这部剧的匠心和创新随处可见,其风格汇聚了现实、热闹、轻喜等元素,独特的剧情矛盾也一扫以往那些陈腐的主题。它对关联题材深度与广度的开掘与探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80天重启计划创新家庭剧范式:颠覆母女关系,探索治愈亲情新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源:《180天重启计划》官微

01

颠覆母女关系

新解“爱”的永恒命题

电视剧《180 天重启计划》摆脱了“大龄剩女被催婚”这种传统的叙事模式。它以“180 天同居实验”作为线索,讲述了失业且处于摆烂状态的女儿给意外怀孕的老妈陪产,从而呈现出亲情关系颠倒的故事。德塔文数据表明,当下,该剧的口碑一直在不断发酵,推动着景气指数呈现上升的态势,其自身具备的优质品相是产生最大热度的推动力量。

图源:德塔文科技

角色塑造是目前本剧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主要舆论声量输出口之一,且被认为充满了“新鲜感”。

图源:德塔文科技

众所周知,戏剧的灵魂是人物。在该剧的角色塑造方面有创新,其一在于两位女主角,一位是 90 后“反骨女儿”顾云苏,一位是 70 后“硬核母亲”吴俪梅。她们从相互怼骂到共同谋划,这对“抽象母女”用 180 天的时间对亲情进行了重新定义,即亲情不只是由血缘绑定,更是我愿意陪伴你一起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向前一步来讲,这部剧凭借创新的人设以及对母女关系的颠覆,将叙事重点置于两位女性角色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及动态交流上。她们各自的成长轨迹,还有两人之间的情感牵绊,都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开局 28 岁的顾云苏和吴俪梅为例,来看她们面临的生存困境。一方面,她们不满男友替自己规划好未来,结果既失去了爱情,又丢掉了工作;另一方面,她们的理想被柴米油盐所困,丈夫的冷漠成为了离婚的导火索。母女的经历相互交织、相互呼应,二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镜像关系。与过往同类型的影视剧相比,《180 天重启计划》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创新之举,这也为后来双方能够顺利破解亲密关系的“难题”埋下了伏笔。

图源:《180天重启计划》官微

随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剧情的推进,涉及到了价值内核。编剧把家庭关系中的矛盾与和解转化成了密集的笑点和高能的泪点,同时,《180 天重启计划》最终回归的是对“爱”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入阐释,这是本剧的又一个大的创新点。

顾云苏和吴俪梅在互怼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治愈,在互呛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相互关爱。亲爸和后爹在争宠,鬼马的弟弟在搅局,操心的外婆在控场……剧集从重组家庭的多元角度出发,以荒诞的戏码来映射现实的困境,凭借着笑闹欢腾的烟火气息,传达出了彼此治愈的亲情力量。

顾云苏使出“苦肉计”来拿捏妈妈,吴俪梅因此上钩并接连发送关心消息,提醒女儿租房要谨慎;领导辞退了怀孕的吴俪梅,妈妈和女儿一起合力采取行动“灌醉”了郝主任。由此可见,发自内心的、双向的且有效的沟通以及亲近,甚至能够让重组家庭的爱和谐地共同存在。

图源:《180天重启计划》官微

片头有写给妈妈的话(包含日记随笔和 DV 录影),片尾有小剧场的设计小巧思,这些对剧情内容起到了及时补充的作用,从而更加凸显出幕后团队在参与项目制作时的匠心与诚心。

综上,依据播出期间广大观众对《180 天重启计划》的普遍印象来看:其中好看的占比为 34%,精彩的占比为 25%,新鲜的占比为 16%,感人的占比为 13%,演技好的占比为 12%。从这些判断可以看出,类型创新的“与时俱进”打法,追剧观众是很认可的。

图源:德塔文科技

02

创新聚焦微观家庭伦理

展现女性命运人文关怀

中国“家本位”的文化观念以及家国同构的传统认知,促成了家庭伦理与国家话语的合流。然而,从更新的十一集剧情来看,《180 天重启计划》在剖白“亲情启示录”时,更聚焦于“家文化”本身。也就是说,该剧摒弃了流行于世的“小家庭、大国家”情节架构,其创新性更多地体现在微观层面的家庭伦理展现上。

代际冲突在家庭剧中较为常见,然而《180 天重启计划》却不落俗套。顾云苏和吴俪梅这对母女,其一躺平啃老且毒舌摆烂,其二高龄怀孕且勇敢上头。在这鸡飞狗跳的 180 天相处过程中,她们彼此的代际观念时常演变成大型互怼的场面,再加上外婆的理念相互碰撞,笑料便不断涌现。日常有“谁该照顾谁”的 battle,现实存在“人生该如何规划”的对垒,也有“理想 VS 现实”的垂死挣扎,温柔地对传统生育观进行解构,这无疑是中国式家庭遇到问题的深刻写照。

图源:《180天重启计划》官微

当前的“她题材”更加注重书写女性形象的内涵,注重女性话语的表达,注重对女性主体价值的诠释。一些影视剧集不再单纯地按照单一模式来定位女性角色,而是把女性放置在多元化的人生境况、职业背景和身份定位中进行塑造,从而创新了“她题材”的表现维度。从“女本位”叙述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女性议题表达的《180 天重启计划》就是这样的例子。

顾云苏妙语连珠,怒怼领导,坚决维护打工人的权益;吴俪梅因怀孕被出版社辞退,女人想拥有生育权,难道就该被剥夺工作权吗……《180 天重启计划》以轻喜为利器,其内核直指当代社会的热议话题,如失业青年的职场迷茫、大龄女性的婚育焦虑、重组家庭的信任磨合等。在对社会热点议题进行多向度拓展的同时,也剖开了重组家庭、代际沟通、女性成长的现实肌理。

年幼的顾云苏遭遇班级同学的霸凌,学会反击对她的成长意义重大;“单亲妈妈”吴俪梅因学历不足找工作屡屡碰壁,“没有退路”成了她最后的依靠;外婆赵老太为了省钱让一家人吃两家饭,其偏心背后是希望女儿一切顺利安好;此外,从吴俪梅为节省在菜市场等鱼死,到外婆在菜市场给鱼“送行”,再到女儿顾云苏迅速处理鱼,女性性格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些细腻细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180 天重启计划》向普通观众展示了当下女性群体的现实生活与情感世界。亲情在登场女性角色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生命历程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落地传递给观众更多审美意趣和情绪价值。爱情在登场女性角色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生命历程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落地传递给观众更多审美意趣和情绪价值。友情在登场女性角色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生命历程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落地传递给观众更多审美意趣和情绪价值。职业在登场女性角色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生命历程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落地传递给观众更多审美意趣和情绪价值。

观察发现,《180 天重启计划》在互联网上的评价焦点在于:涉及文化传播方面的关键词包含家文化、女本位、女性困境、母女关系、家庭伦理等。由此可见,以家庭为单位,注重对女性形象内涵的书写、女性话语表达以及对女性主体价值的诠释,是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的。

图源:德塔文科技

职场竞争以及少年成长内容的增量呈现出来,这使得主题基调更为鲜明,同时也让叙事空间得以拓展,进而增强了观众在追剧时的互动感。

用接地气的表达来关照现实生活,将社会议题融入其中,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正是因为这样,近期整部剧才频繁出现“好看”“喜欢”“推荐”“落地”“治愈”等口碑舆情热词。

图源:德塔文科技

03

以“反焦虑”代替撕裂

烟火温情凸显治愈力量

《180 天重启计划》以轻喜画风来解构代际矛盾,用温情笔触去探讨现代家庭关系,并且倾力打造“反焦虑”治愈配方,这是主创团队一直坚持的艺术宗旨。

仔细看剧能发现,《180 天重启计划》全篇没有特意去呈现情感的撕裂以及代际的冲突,同时也没有过度地去渲染家庭生活的琐碎和无趣。相反,它在悄然无声中展现出了那绵绵的温情。

图源:《180天重启计划》官微

轻喜剧的表达范式,消解了因鸡毛蒜皮而产生的疲惫感与无力感,这是本剧的一个重要亮点。《180 天重启计划》中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比如冷战期的消息需要经过两次中转才能完美投递,两个男人为中年妈妈展开雄竞等。这类搞笑情节既能够化解家庭矛盾所带来的焦虑感,又能够充分成为观众情绪的调节阀。情感线相互交织碰撞,以疗愈的触碰直接抵达观众。

《180 天重启计划》必然选择以和解来代替撕裂的故事走向。顾云苏和吴俪梅在历经生活的种种磨砺之后,实现了和解式的“双向成长”。他们在真实自然的家庭生活中,触摸到了生活的内在肌理,同时又有温暖的底色加以辅助,向上的生活力量就此绽放。

烟火的温情凸显出了治愈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180 天重启计划》在口碑方面打出了独一无二的评价。

04

结语

家庭伦理让位于微观层面,在情感拉锯看似琐细的过程中,爱的真谛逐渐显现出来。《180 天重启计划》从成长、和解、包容的意象内涵开始,人们从中看到了很少去检视的“自己”。

成长与年龄无关。无论是主动去经历一些事情,还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值。怎样恰当地调整自己表达爱以及接受爱的方式,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深入研究的人生课题。

不可否认,在文字到影视的改编过程中。《180 天重启计划》站位女性视角,以更为接地气的风格去对接全年龄段女性观众的审美,并且在同类型创作中实现了一次“突围”。

撰稿:大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