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少有人关注的奥斯卡在大洋彼岸颁奖了。
最大赢家是《阿诺拉》。
这部已经拿到过戛纳金棕榈的影片,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这五项大奖。
有没有争议?挺多的。
在北美和国内,这部电影的口碑呈现出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态势。一部分人认为它如同《小时代》的 2.0 版本,毫无价值可言,既低俗又老套。而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它是一部时代神片,能够获得奥斯卡奖是奥斯卡的荣幸。
我认为,它虽然没有好到能够名垂影史的程度,但是获得包揽奥斯卡多项大奖的成就,也未必是与之不相称的。
事实上,今年它的竞争者中,还真没几部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雅克·欧迪亚这位投机大师拍了一部《艾米莉亚·佩雷斯》,这部影片原本被认为是“正确”到没朋友的,他也为此铆足了劲去冲击奥斯卡。然而,这部影片却闹出了超级巨大的丑闻,从质量上来说其实并非很烂,但情况更糟糕的是,它的名声变得很臭,学院自然也就不可能再顶着骂声送出小金人了。
《粗野派》确实是一部好片,然而好就好在阿德里安·布罗迪的表演上。如果没有这位古希腊掌管破碎感的神,这部片能否让观众耐着性子看完都难以确定。给他一个影帝的称号是实至名归的,但给他一个大奖就不合适了。
看来看去,最为突出的就是《阿诺拉》。它实际上并非一部与奥斯卡很契合的电影。
奥斯卡影片通常比较板正,即便平庸,也很少有出格的情况。早年有《国王的演讲》这类优等生电影战胜《社交网络》获得最佳影片,这被视为“冤案”。近年来也有《健听女孩》凭借“平庸但讨喜”而获得奖项的例子。而一部像《阿诺拉》这样生猛不羁且带有一点黑色风格的神经喜剧片能够横扫奥斯卡,在我看来,这个奖项颁得很合适。
上一次获得如此好的成绩,是在《寄生虫》获奖的那一年。和《阿诺拉》相同,《寄生虫》先是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之后又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是拥抱欧洲三大电影节,其中尤其注重戛纳和威尼斯,不过这并非重点。
重点是,《寄生虫》是电影节评委和普通观众都能看进去且会喜欢的电影。同时,《阿诺拉》也是电影节评委和普通观众都能看进去且会喜欢的电影。
简单来说,一方面有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不缺少类型元素。它的格调虽高,但一点都不显得曲高和寡。甚至从吸引眼球的角度来看,这两部作品都属于“流量大片”。
《阿诺拉》的故事,仅看剧情简介就能吸引众多观众。其内容为:美国的脱衣舞娘闪婚了俄罗斯的富二代,然而却惨遭俄罗斯寡头公婆派手下将这段婚姻拆散。
这很带劲呀。我属于俗人一类,相较于犹太建筑师那传奇般的人生,我无疑更热衷于观看脱衣舞娘以及富二代之间的那些狗血故事,这种题材本身就具有吸引力。
肖恩贝克拿着一个很吸引人的题材拍出了很有趣味的电影,《阿诺拉》厉害就在于此,并且一点不会让观众觉得他拍这个题材只是为了博眼球。
他没有装成道学家,也没有装成老天使,在影片中不是一脸严肃地用镜头展现人文关怀,不是表达社会批判,没有一副高高在上怜悯边缘人的感觉。
他用一种有趣的方式进行拍摄,拍摄了一个富有趣味的故事,并且塑造出了一个真实鲜活的人。
这个故事的核心,阶级之间的不可逾越。
脱衣舞娘得到了富二代的喜爱。富二代一时冲动,与她结了婚。这件事被家族发觉后,家族逼迫他们离了婚。
影片的前半段仅仅在进行生活的呈现,而不会去推进戏剧性情节。导演肖恩·贝克在他的《佛罗里达乐园》这部影片中采用了相同的戏剧结构。区别在于,《佛罗里达乐园》通过前半段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让观众去感受美国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阿诺拉》在前四十分钟的时间当中,让观众把富哥的奢靡生活都看了个遍。在我这样的穷鬼眼里,这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
二十岁出头的俄罗斯人伊万很富有。他在脱衣舞俱乐部大肆挥霍钱财。阿诺拉把他伺候得很舒服后,留下了电话,还邀约改日上门。
河景别墅十分豪华,新年派对纸醉金迷。要是觉得不过瘾,就乘坐飞机拉着朋友们一起前往拉斯维加斯。赌场经理十分惶恐,迅速为一行人准备了酒局和套房。
伊万告知阿诺拉,下周他要回俄罗斯了。阿诺拉询问道:“所以你才这样肆意挥霍吗?”伊万愣了一下,回答说不是,他经常这样玩。
阿诺拉知道伊万家财万贯,却觉得最近的生活有些“肆意挥霍”。但她无法想象,这其实只是伊万的日常而已。
伊万一时冲动,接着他与阿诺拉在拉斯维加斯领取了结婚证,之后故事才正式开始。
影片未明确提及伊万家的具体职业,仅能大致猜测,伊万家是俄罗斯举国闻名的寡头。
伊万与阿诺拉看球赛的场景被人拍到并传回了俄罗斯。之后,伊万的父母得知了儿子与妓女结婚的事情,这让他们家族在全国都丢尽了脸面。
接下来影片用大量篇幅刻画伊万的教父。教父带着手下,与阿诺拉一起去寻找伊万。原因是伊万听说父母要赶来,所以吓得丢下新婚妻子逃跑了。
这都是喜剧,是脱胎于好莱坞经典神经喜剧的呈现。
许多场景都十分生活化。这些场景在寡头家族背景的对照之下,变得喜感十足。
一行人开着车去寻找寡头的儿子,他们先开着车,后来因为教父不想再找停车位了,就冒着刺骨寒风从一个地方步行五分钟来到另一个地方。
一个手下受伤后在车里呕吐了。教父非常生气,说道:“你们难道不知道我老婆明早得开这辆车吗!”
他们来到了法院,心中担心会被贴罚单或者车子被拖走,所以特意留下一个人在车里。然而,当教父回来时,却发现车子还是被贴了罚单,原因是手下在车里睡着了。
会觉得他们好笑,是因为这些行为和高高在上寡头家族的反差。
笑过之后便有了唏嘘之感。这些情况分明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日常情形。然而,当与上层人的生活进行对比时,就变成了令人发笑的素材。
这几段情节几乎是《阿诺拉》整体基调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对荒诞现实的自嘲与戏谑。
《阿诺拉》在进行批判,这是毫无疑问的。它并非是以严肃刻板的方式进行说教,而是通过好看的喜剧形式来展现。
后续阿诺拉还在妄想伊万对她的真心,然而得到的却是“我不过是和应召女郎玩了一周”这样的话。阿诺拉想要反抗伊万的父母,想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拿回些补偿,可在伊万母亲说出“我碾死你如同碾死一只蚂蚁”般的话语后,她收起了反抗之心,最后不甘地签署了离婚协议。
阿诺拉自始至终一直都是富哥的玩物。这也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话题,他们属于不同的世界。
我们看过太多王子与灰姑娘的偶像剧。《阿诺拉》有着类似辛德瑞拉的开局,然而后续它收起了童话的元素,而变成了现实。
其实就是三个字,反类型。
前半段看起来像是在复刻《风月俏佳人》的灰姑娘叙事,然而在婚礼进行曲奏响的那一刻,却突然改变了方向:豪门并不是一种救赎,而是一个牢笼;王子并不是一位骑士,而是一个巨婴;真爱的代价不是跨越阶级,而是沦为了笑柄。
影片的影史时刻出现在最后一幕,女主角麦琪麦迪森的影后时刻也在最后一幕出现。传统叙事要求女主完成救赎弧光,而阿诺拉选择跨坐在保镖腿上完成最后一笔“交易”。
有人说这种拍法较为俗套,阿诺拉先是失去了富二代的爱,之后又得到了混混保镖的爱。
然而,真的有爱吗?不妨仔细思考。
在那一刻,她找到的并非爱,而是身份认同。她早已知晓自己的底层身份难以跃迁,然而就在那一刻,她彻底打破了所有的幻想。那场戏,有人觉得浪漫,有人觉得温暖,而我仅仅看出了冷冰冰的残酷之感。
麦琪的表演是加分项,并且是伟大的。她把艾妮的复杂性展现得很有层次:有诱惑时的狡黠,有上位后的虚荣,还有梦碎时的麻木,每一个表情都在诉说“被物化者”的困境。特别是结尾与光头伊戈尔的那场戏,她趴在男人身上默默抽泣,没有台词,却让观众听到了整个阶层的哀鸣。
黛米摩尔是一位好演员,她配得上奥斯卡影后这一荣誉。而麦琪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好”这个范畴。我坚信,当告诉一个不认识她的观众,这位演员是肖恩贝克找来的真脱衣舞娘,是素人演员时,他们多半会相信,因为她的表演极为自然且精准。上一次看到她演戏是在昆汀的《好莱坞往事》中,不过她在其中的戏份不多,这次她终于得以大放异彩。
感谢肖恩贝克,为影坛又发掘到一个天才女演员。
感谢肖恩贝克,他没有将电影视为商品,也未曾将电影当作论文,仅仅是把电影回归到电影本身,拍摄得十分好看,表达也极为自然。
《阿诺拉》的关键之处在于,别人说女主角是妓女时,她表现得极为生气。她将自己的定位设定为脱衣舞娘,而非妓女。在她看来,妓女只是一个标签,而脱衣舞娘则是一种职业。女主既不会觉得自己十分高贵,也不会觉得自己特别卑微。
在性工作者这个范畴里,细分脱衣舞娘和妓女这件事看似不重要。对于你我而言,我们并不在意这样的界限,甚至可能会对女主的“愤怒”感到疑惑不解。然而,对于女主来说,这却是非常重要的。
重要的不是别人给的尊重,而是自己给的认同。
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没有批判,有的只是四个字,把人当人。
如果能够做到“把人当人”这一点,那么对于这片,无论获得什么奖项,都是当之无愧的。
各省份高考试卷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各省高考采用的考卷不完全一样,所以试...
亚洲一共有多少个国家亚洲共有48个国家。亚洲的区域划分:1、东亚指亚...
复活节2025年几月几号年复活节是几月几日?2025年复活节是20...
夏家三千金哪年的《夏家三千金》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是由唐嫣...
天天有喜的结局刘枫和九妹怎么样了大结局讲的是,狐狸小九妹在与金蟾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