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主持人小东小天亮相央视,AI技术是否将取代人类工作?2024两会新观察

2025-03-05 0:00:42 娱乐资讯 anjia66

问大家一个问题:除了康辉、朱广权、李梓萌之外,您还能叫得出几位央视主持人的名字呢?就算是这些金牌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一些小差错。倘若有既不会出现失误又不会老去的主持人,您会作何感想呢?

没错,我们所说的这种主持人是依据 AI 技术合成的“AI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这种智能“AI 人”的出现,是否会成为 AI 技术取代人类工作的开端呢?

2024 年 3 月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财经新媒体频道出现了两名“新面孔”。其中两名主持人分别叫“小东”和“小天”。他们在 app 的手机软件中与观众用户互动,因此也可被称作“主播”。

未来的风口行业有哪些呢?最近一段时间有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和关注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向这两名“主持人”进行询问。有趣的是,这两名主持人在全天的 24 小时之中,无论什么时间都能够及时地给用户作出回答。

难道这两个新的主持人不需要休息的吗?

“小天”和“小东”两名主持人不需要休息,他们并非“真人”,而是依据郭若天和孟湛东两名央视主持人的信息生成的“AI 主持人”。由于有强大的数据资源和算法作支撑,这两名 AI 主持人既能快速回答问题,又能做到“0 口误”。

这算是“AI 主持人”的初次登场,也可以说是“稍微露了下脸”。因为在不久后的一次盛典颁奖礼上,有更多、更具新意的 AI 主持人出现了。

2024 年 6 月,“AI 盛典”颁奖典礼由中央电视台、总台网信办等单位主办。该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这台盛典晚会上,主持人有康辉、尼格买提、王冰冰、马凡舒。这 4 位是当家主持人,可称得上是“豪华阵容”。然而,让人们更为关注的并非这四位主持人,而是另外三名“AI 数字主持人”,即“小小尼”“马小凡”“AI 冰冰”。

3 个月之前的播音主持人只能“露出上半身”,而这一次亮相的三名“AI 主持人”更加灵活、更加灵动。他们的身体动作更加流畅,表情更加自然,并且还能与真实的主持人进行“无缝互动”。

从晚会透露的信息可知,此次露面的三名“AI 智能数字主持人”仅是 1.0 版本的“初代数字人”。他们身上虽具备会多种语言、动作灵活、学习能力超强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各自的不足。主持人康辉也表示,在这些不足之处得到更正和弥补后,新的 2.0 版本中或许会有“康辉”的身影。

在这盛典里,令人称“惊艳”的是用主持人撒贝宁为基础制作的 AI 主持人。它与另外几名古今名人组成的“AI 辩手”开展了一场别具特色的辩论赛。若不是另外几名辩手身着古装造型,普通人很难察觉这些人都是“AI 数字人”。

“AI 数字人”大规模上岗不止于此。2025 年春节期间,杭州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出现了一位阳光俊朗且业务能力超强的 AI 数字主播“小宇”。

另外,不久前,深圳福田的 70 名“AI 数字公务员”在 DeepSeek 技术的支持下开始工作。从有关部门一段时间的一线观察和总结的数据来看,这些 AI 公务员的办公能力令人吃惊。它们公文格式的单次正确率达到了 95%,对相关文件的审核效率提高了 90%以上,还将招商效率直接提高了 30%。

从这一角度而言,AI 智能公务员开始上岗,确实对福田当地办公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福田当地的 AI 公务员办公效率十分出色,这为其他地区树立了一个榜样。许多地区开始效仿福田,准备“录用”AI 公务员来进行办公。像呼和浩特、广州、北京海淀等地区,都已经开始接入 DeepSeek 的大型数据模型。

在福田当地公布相关数据后的一周内,全国各地有超过 200 家单位和企业接入了 DeepSeek 系统。这些单位和企业中,既有政务系统,也有金融、芯片、云计算、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企业。甚至连国外的微软、英伟达等行业佼佼者也被覆盖到了。

现在的 AI 行业毫无疑问已经开始被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接纳。

为什么 AI 会被这些行业巨头如此快速地接纳呢?之后这些“人工智能”是否会抢夺人们工作的岗位和机会呢?

AI 技术能被人们追捧,主要是因为它展现出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它不仅可以大幅提升计算力,还能与各行各业无缝对接。可以说,AI 智能技术很可能成为各行各业中蓬勃跳动的“心脏”。

这些 AI 智能产品在播音、办公等方面已体现出强大适应力和工作能力。那么,以后它们会不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呢?

其实,没有 AI 数字出现的情况下,有优秀能力的人会抢夺工作能力低下的人的工作机会。相对而言,人类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比 AI 智能稍差一些。也就是说,人类存在被 AI 抢饭碗的风险。

目前的情况表明,AI 进入各行各业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且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工作和就业产生影响。

不过,我们不必对 AI 数字智能“工作人员”过于恐惧。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AI 智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在“AI 盛典”上的 AI 主持人,语言表达虽流畅,却缺乏一定应变能力;那些已成功上岗的“AI 公务员”,工作能力超强,但少了些人情味与应变性,仍需人的干预和操控。

从这些方面来看,人们虽把“AI 数字系统”称作“智能”,但 AI 的智能着实不足。若人们想在未来保住“饭碗”,一方面需提升自己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研发人员和相关机构要对 AI 尽可能拓展应用场景并设置应用限制。

总之,就当下的 AI 应用而言,人们不存在会被大规模“取代”这种情况的风险。

参考资料

《AI浪潮下,主持人的危与机》中工网

《首批“AI”公务员上岗!》福建日报

《意义重大!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人民论坛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