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35亿,创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最现象级商业成功

2025-02-24 20:00:55 娱乐资讯 anjia66

(文/阿拉纽特)

2 月 21 日时,《哪吒之魔童闹海》(即《哪吒 2》)在国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实时累计票房突破了 135 亿人民币。此票房比之前《长津湖》所创造的中国内地影史单片票房纪录(57.75 亿)多出一倍还多。并且,依据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的预测,《哪吒 2》的中国内地最终票房有希望超过 150 亿人民币。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35亿,创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最现象级商业成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可以说,《哪吒 2》创造了 1990 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极为现象级的商业成功。在票房绝对值方面,仅靠国内市场,本片就能冲到全球影史第八,最终有希望冲击到第五。目前国内观影人次已达 2.82 亿,最终有望突破 3 亿,这一数据堪称玄幻,可能只有《少林寺》《喜盈门》等处于“1 毛钱票价”的非市场化时代的全民爆款观影人次更高一筹。

梦幻开局

《哪吒 2》强势推动,今年影市的前四分之一程表现极为炸裂。这给了市场动力,让市场可以畅想全年总票房强势复苏。

截至今日,2025 年的前 54 天,全国电影总票房约为 220 亿。此票房已经超过了 2024 年全年总票房(425.02 亿)的一半。在经历了一个电影市场极为低迷的年份之后,今年的开局是最为梦幻的,没有比今年开局更梦幻的情况了。

从总票房破 200 亿的速度来看,今年的形势比总票房处于巅峰的 2018 年和 2019 年要好得多;若考虑到以《哪吒 2》为首的在映影片,以及总计约 20 亿的未来票房余量尚未释放,那就可以说:即便从明天起没有任何新片上映,仅靠眼下这些电影,也能将年度总票房推至 240 亿左右,这相当于 2018 年前四个月或者 2024 年上半年的票房总量!

如果这种趋势能够持续下去,那么今年的总票房将会打破历史纪录,有可能达到 900 到 1000 亿。然而,大家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象,《哪吒 2》所创造的奇迹很难再次出现,不能期盼在接下来的暑期档或国庆档中还能有同等量级的超级爆款,市场更有可能回归到正常的热度状态。

今年才过去没多久,才不到两个月。影市风云变化迅速。实际情况有时比最悲观的预测还要悲观,有时又比最乐观的预测还要乐观。《哪吒 2》的后续市场效应到底有多大呢?中国观众的消费潜力是已经“暂时被透支”了呢,还是“将被永久激活”呢?今年剩下的电影阵容到底是强还是弱呢?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如果不同,对年度大盘的预期也就会不同。

可以设置“中度悲观”和“中度乐观”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分别给出各自的判断理由,这样就能得到今年影市最终结局的两个可能剧本。

悲观预测:540亿

在这个“悲观剧本”中,观众的热情在短期内被透支了,对商业电影的要求提高了,后续新片的阵容乏力,消费大环境也不够热。因此,《哪吒 2》所取得的现象级影响力只是短期内的爆发。它不仅没有持续加热后续的电影市场,反而造成了“吸干大盘”的黑洞效应。最终,其年度票房为 540 亿(具体推导见下文),相较于 2024 年触底回升约三成,但仍落后于 2023 年的水准。

这个悲观剧本中的预测理由,有许多是过去两三年被频繁提及的老观点。比如,消费大环境不够火热,再加上“片荒”以及观众对商业电影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两个因素,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去年多部商业大片的失败,以及暑期档、国庆档等大档期整体的不景气状况。

今年有《哪吒 2》,它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暂且先不谈论这部“天选之吒”。从宏观环境方面来看,以及从国产商业片的整体制作水平和余量阵容强度来看,目前都看不出与去年有明显的差别。

眼下的已定档新片情况不佳,从春节档后到五一档前这段时间,似乎只有《美国队长 4》和《我的世界》这两部好莱坞进口片有望过亿。一方面,它们是“不择时定档”;另一方面,阵容显得很寒酸空荡,这既有集体默契避开《哪吒 2》锋芒的因素,也体现了在冷热档严重分化的情况下,行业对冷档期严重不信任。

如果国庆档的重磅大片遭遇大规模失利,那市场也有可能重蹈 2024 年大盘从暑期档开始崩塌的覆辙。

而且,对于《哪吒 2》是否有可能一枝独秀并占据大盘极大份额的这种猜想,在近年有可以与之类比的情况。

2020 年的日本市场中,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列车》于 10 月上映,次年还上映了半年。这部电影横扫了一切纪录,最终以 404.3 亿日元的夸张票房大幅刷新了 2001 年《千与千寻》316.8 亿的影史纪录,其观影人次也高达 2900 万。然而,日本 2020 年的最终观影人次仅为 1.061 亿,与 2019 年的 1.949 亿相比差距巨大。所以可以说,在市场低迷期,一部超级爆款电影能够贡献一个市场一年近三成的观影人次,这并非不可能发生。

回到《哪吒 2》,影片质量在国产动画中是很难得的。它借着春节档爆发性消费的东风,又受到各种情绪和话题现象的影响,早就产生了远超电影本身意义的全民跟风效应。这种效应吸引了许多以前不看电影的国民入场观看,其情况与《鬼灭之刃》在日本类似,甚至更甚。

这种“热度”和“观众开发”不一定能成为电影市场永久的增量。观众欣赏阈值提高后,他们反倒可能更加不想为其他平庸水准的电影买单。这会导致行业越发“寡头化”,少数爆款能分食大量市场份额,而大盘不一定能提高。

当然,认为《哪吒 2》的成绩是相对孤立的。今年前 54 天的实时票房比去年同期(121.68 亿)多了约 100 亿。去年同期春节档电影余量票房大约是 20 亿。就算假设今年余下时间的市场和去年一样惨到谷底,大盘也将比去年多出百亿左右。

有部分原定去年上映的重磅国产片或许会移档到今年,并且今年好莱坞引进片的阵容比去年要强,再加上这两大原因,425 亿加上 100 亿再加上 15 亿等于 540 亿的总票房,应当是对今年大盘一个比较合理的较为悲观的预测。

乐观预测:650亿

《哪吒 2》爆火了,它和过往的《阿凡达》《战狼 2》一样。在“乐观剧本”里,它成功地扩大了中国的有效电影观众群体,而且这种扩大是不可逆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市场的景气度。又因为有有望上映的国产片以及大致已经确定档期的进口片,这些影片看上去阵容比去年要强(至少不会出现去年暑期档之后国产大片几乎全部失败的情况)。而且后续影市的热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最终全年的大盘以 650 亿结束,恢复到接近 2019 年的最高水平。

如果以预测中的 150 亿最终票房和 3.1 亿最终观影人次为标准。《哪吒 2》票房的破纪录幅度堪称“毁天灭地”,要知道,2023 年全国至少观影一次的人口总数仅为 5.03 亿,而《哪吒 2》的最终观影人次为 3.1 亿。《哪吒 2》观影人次的破纪录幅度也堪称“毁天灭地”。

《哪吒 2》的“多刷”粉丝肯定在 3.1 亿观影人次中占了重要部分。目前没有《哪吒 2》吸引了多少“新电影观众”的确切数据。从“身边统计学”以及网络观察来看,这个吸引的“新电影观众”数字肯定很大。预计这个数字可能在几千万量级。

这些因《哪吒 2》才多年来首次走进影院的新观众,即便有可能到了年末也只进了这一次影院,但其中有一定比例的人会就此将“影院观影”列入习惯清单。至少总观影人口明显上涨这一点是肯定的,这对年度总票房来说是一个很有利的信号。

2010 年《阿凡达》所在的这一年,与往常相比,全年总票房 101.72 亿元,前一年的总票房是 62.06 亿元,今年比前一年大增近七成;2017 年《战狼 2》所在的这一年,大盘总票房 558.52 亿,前一年的总票房是 454.47 亿,今年相比前一年大增过百亿。超级爆款扩大电影观众基本盘、做大市场蛋糕的作用很明显。

目前的情况是,《哪吒 2》的观影人次与全国人口的比值有希望达到 22%。这种情况在发达经济体市场才会出现。它和日本的《鬼灭之刃》(24%)、北美的《星球大战 7》(25%)等文化强国的票房冠军比例较为接近。并且仅仅落后于韩国的《鸣梁海战》(35%)等城市化率和社会观影热情都极高的市场。

当然,单片票房冠军达到了这样的动员能力。仅这一点,不能说我国市场的饱和度已经可以和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等同。因为在有望攀上 150 亿高线的《哪吒 2》之下,第二名《长津湖》票房仅有 57.75 亿,两者断档差距较大。

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我国人均经济指标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群众消费能力受到限制,然而这一点与电影市场容量并非完全成正比,既然《哪吒 2》能够达到如此强的动员力,就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极为强大,远远超过普通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水平。其二,商业电影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整体性短缺的情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观影需求,这一点更为关键。

《哪吒 2》证明了中国普通观众对国产高水平商业片存在饥渴。也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距离充分匹配观众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上限”还很遥远。

所以,接下来的电影市场能否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取决于之后那些大档期里的重要影片能否保证质量和数量,能否安全地投放市场。

目前 2025 年的实时票房比 2019 年同期领先约 90 亿。余下时间里的冷档期会拖后腿。如果对暑期档乐观估计,即便不复制 2023 年暑期档(206.02 亿)的辉煌,只要能有 2017 年暑期档(163.57 亿)的表现,就很可能打破年票房纪录。

既然是乐观版的预测,就不要觉得 2017 年暑期档有《战狼 2》。同时,这个暑期档 10 亿级影片仅 3 部,5 亿级影片仅 7 部,不要觉得这样的成绩有多么高不可攀。

2025 年余下时间的进口片阵容比较好预测。好莱坞方面有《阿凡达 3:火与烬》处于领衔地位,《疯狂动物城 2》《侏罗纪世界 4》《超人》等大片作为侧翼。这被公认为是疫情之后最为强劲的一年。《鬼灭之刃》《名侦探柯南》的新剧场版,还有潜在可能被“松绑”的韩国电影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综合来看,进口片的中国票房今年很有可能出现反弹。

国产片的阵容较难预测。五一之后,已定档的仅有《时间之子》《731》《熊猫计划 2》。其他待映的重磅新片数量不少,然而它们大致的档期,乃至是今年还是明年上映,都处于不确定状态。目前暂且进行一下猜测:

《志愿军3》在国庆档上映可能性较大;

《酱园弄》属于因故积压的项目,今年很可能问世;《平原上的火焰》属于回炉重造的项目,今年很可能问世。

《大鱼海棠 2》已出贴片预告,离上映应该不远啦。

港式大片《怒火漫延》《风林火山》《守阙者》也可以期待;

《镖人》这部头部制作有可能在 2026 年春节档亮相,《欢迎来到龙餐馆》这部头部制作也有可能在 2026 年春节档亮相,不过它们也有在今年上映的可能。

除此之外,消息较少的《得闲谨制》《克什米尔公主号》《人·鱼》《群星闪耀时》《用武之地》《X 的故事》,它们的阵容和制作规格都不弱,都在积极准备着。总之,今年即将上映的国产新片,并不是那么匮乏,即便没有能确保取胜的王牌,但只要数量跟上来,其中出现黑马爆款的概率自然会大幅增加。

现在对着这些“菜名”去畅想票房格局确实是太早了。首先祈愿上面那些新片,都能够尽快确定档期,然后能够按照约定与观众见面。

在“量”的基本盘有了保证之后,在《哪吒 2》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和观众信任的大环境下,我们有理由去期待,今年的暑期档,不太会比去年那些种子选手状况不断、多部影片撤退的暑期档更差;而国庆档,大概也难以出现像《749 局》这样落差极大的砸场之作了。

这么来看,这个650亿的预测其实也只是“中等乐观”。

如果你觉得这个预测有些过于乐观了,那么别忘记在春节档之前,说《哪吒 2》能达到 70 亿票房,那是“痴人说梦”;在去年 8 月 20 日之前,说《黑神话:悟空》一年销量能达到千万,这种声音还会被认为是黑粉的反串嘲讽,而实际上它最终发售三天就达到了千万销量……

总之,在有足够多且品质优良的作品供给的情况下,不要看轻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所具有的令人惊叹的潜力。

但愿年终总结的时候,能看到这个乐观版结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