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短剧投资纠纷揭秘:郭先生10万元投资遭遇剧本变更与收益未到账

2025-03-10 1:00:54 娱乐资讯 anjia66

新腕儿综合

3 月 9 日,杭州的《1818 黄金眼》今天这个栏目讲述了一个与短剧投资相关的故事。

新腕儿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截图。

去年,当事人郭先生被杭州的一家短剧公司的业务员劝说进行了投资。他投资了一部短剧,总投资额为 90 万元,而他自己投了 10 万元。之后,产生了两个纠纷。

郭先生询问该剧是否播出,对方称未播出。随后,对方给出一部名字不同的短剧并告知已播出,郭先生对此表示不满,他认为自己投的是原剧本,而现在这面目全非的短剧并非自己当初所投的。但短剧公司认为,导演和制作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郭先生一直未收到该剧的分账收益。起初,短剧公司告知他该剧仅有 2000 块收益。郭先生投入了 10 万元,占总投资额的 11%,按此比例他应分到 200 元。然而,在郭先生进行交涉后,短剧公司称收益有 2 万多,郭先生能分到 2000 多。

投资10万居然只有2000收益。

后来又说有23万多收益,郭先生可以分到2万多。

郭先生在日本工作,他实在受不了这个气,一气之下就向公安局报了案,说该短剧公司有涉嫌合同诈骗的行为,并且公安局已经对此立案了。

短剧公司在接受 1818 黄金眼的采访时称,当下只能等待警方对这件事作出定性之后,才能够与郭先生进行讨论。

郭先生的诉求就是拿回10万元。

事情不复杂,然而却反映出了去年短剧投资迅猛发展过程中的乱象。

这家公司叫密境传媒。

双方签订的投资合同。

涉事公司工商信息。

这部短剧项目金额90万元。

签约时间是2024年7月份。

郭先生投资10万占比11%。

郭先生表示自己进行投资的原因有两点。其一,他认为对方是个年轻人,感觉不错。其二,对方的业务员向他宣称收益能达到 70%到 7 倍。

郭先生从事机械方面的工作,这意味着他对短剧完全不了解。业务员有可能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对他进行了忽悠,就像给出上面的虚假收益承诺那样。

这部剧只有36集。

这部短剧目前已经下架。

达人推剧时间9月25日。

该公司旗下有同名短剧,吊诡的是,此短剧在 1 月 23 日杀青。密境传媒是涉事公司,吉时雨传媒是密境传媒的上级控股公司。

事情探寻到这里,其实问题已经差不多很清晰了去。

外行郭先生被业务员以高回报给忽悠了。没有正经的短剧公司会承诺收益,因为付费短剧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如果有人告诉你收益有保底,那八成是要对你不利,就像要割你的腰子一样。

那么,业务员的收益承诺是否代表公司?

密境的傅总表示不认同,业务员的话不代表公司。

郭先生说,聊天记录也可以作为法律效力文件。

傅总反驳说,让郭先生去和业务员去说法律效力。

傅总的反驳是毫无依据的。业务员代表着公司,他们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所以最终公司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而不能将公司责任撇清。

这部短剧的集数为 36 集,投资额达到了 90 万元。其中,郭先生投入了 10 万元,这 10 万元仅占总投资额的 11%。

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内行人一看就懂。

7 月签约的合同已开始实行分级备案制。一部 36 集的短剧,其投资额通常不会超过 30 万元。所以,密境有可能把投资额进行了虚构夸大,从而降低了郭先生的分账比例。

不知道该剧是否存在其他投资人。如果确实有其他投资人的话,那就只能表明这家公司的业务员在忽悠方面的能力是很厉害的。

90万元投资额,100集的标准都能拍出两部了。

所以,这一情况对密境传媒而言非常不利。其结果要么是虚增了成本,要么是提供了虚假的收益表格。

3,郭先生能要回10万元吗?

我们认为郭先生有一定能获胜的机会。这主要取决于警方对事件性质的认定。此次虽为风险投资,但对方在签约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还存在隐瞒情况,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违规的事项。

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外行人一定不要盲目地进入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你如果想要获得额外的收益,那么对方可能会贪图你的本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