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楼中方多病人物深度解析:从逗比到怪异的转变

2025-03-10 8:00:43 娱乐资讯 anjia66

从大方向来说,《莲花楼》里的方多病,当然是个很好的人。

但是这个人物不能细看:越是深入琢磨,越会觉得他怪异。

在我看来,剧版的方多病(即剧方)显得怪异。原因在于,他不仅具备书版方多病(即书方)的特质,还将原著里其他人物的特点融合在了自身之中。

方多病的逗比和少爷作派

剧方贡献了很多笑点,有时是被李莲花丢下,有时是在被丢下的路上。还有被耍后的表情包。在剧情前期,他有着一副大少爷的作派,带着丫鬟小厮闯江湖,对饮食十分挑剔。并且他爱自称“本少爷”,这样有意无意地增加了逗比属性。

这两点,书方同样具备。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在极乐塔案中,杨昀春与凶手对战之际遭人偷袭,而后被李莲花用那一招惊才绝艳的剑招给拦下了。方多病全程目睹,眼珠一动不动,呆呆地看着。待到对战分出胜负,他才猛然惊醒,接着抓着李莲花猛烈摇晃,请求传授剑招。他惊醒时的表情,那是“惊恐、怀疑、兴奋、不信、期待、好奇、迷惑等等,五色纷呈”,甚至被人打趣道:“你怎么能一张脸同时挤出这么多表情?”

书方身为武林“方氏”的大公子,具备应有的全部派头。初亮相时,他身着极为精细华丽的白衣,腰间挂着长穗玉佩,佩着形状格外风雅的长剑。他讲话时,常常喜欢自称“本公子”。

书方的外表看起来瘦骨嶙峋,就像饿殍一样。有人形容说,如果书方胖上二十斤,或许能成为一个翩翩美少年。而剧方则是实实在在的美少年。

傅衡阳的少年气与夷粉

电视剧将书中一个重要配角傅衡阳删除了,并且把他的一些特点赋予给了剧方。

傅衡阳未曾见过李相夷,但对其颇为了解。他花费一年时间精心钻研李相夷的平生所为,说起这些事来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少年时行事极为任性,不喜欢假话,还喜欢别人对他阿谀奉承……年少轻狂,心性尚未稳定,当得起一个‘傲’字”。对此,已成为李莲花的李相夷说道:“你很了解他。”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原著中傅衡阳大力推动了四顾门的重建。他初登场时,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说道:“各位前辈,如今江湖虽然还没有大乱,但已经处处隐藏着忧患。如果四顾门能够重新振作,再次崛起,往北可以遏制角丽谯鱼龙牛马帮的势力,在南边与赤子观抗衡,居中还能压制笛飞声重现江湖,这将是苍生的福分。”听到他这番话的众人,只觉得他虽然言语客气,但却“年轻气盛,抱负满满”。

亮相之后,他表示四顾门将会东山再起,只要各位前辈说一个字就行。他直言这个字就是“好”。同时,他还给出了重振四顾门的详细计划,包括谁来担任门主,如何去招募门徒(他已经带来了数十位愿意重新振兴四顾门的江湖少年),以及怎样召集旧人。并且他自告奋勇担任军师,不辞辛劳地处理调整人手的事情、训练新人以及理清人事等繁杂的事务。

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满满的少年意气。

施文绝对李莲花的关切

书中施文绝是李莲花的好友,与剧中的萍水相逢不同。他们交情深厚,李莲花甚至可以将莲花楼托付给他看管,比如在查玉城案以及贺肖乔大婚之时,李莲花都是独自前往,把莲花楼交给他照看。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施文对李莲花相当熟悉。他知晓李莲花不会半点医术。他也知晓李莲花的三经曾受重创,最终会智力下降出现幻觉直至疯癫(只是不知后者是李相夷)。尤其要指出的是,李莲花三经受创这一事,在他的朋友当中,只有他最为清楚。

施文绝为这事私下里唉声叹气了不少,日常见面时嘴上虽打趣但心里实则忧心。比如有一回他刚走进莲花楼,李莲花就倒在他身上,他大惊失色,把手上的《论语》往地上一扔,然后赶忙上前推拿并呼喊,他可是号称“皓首穷经”一心要上京赶考的人。

而最后李相夷回归,最介怀的是施文绝。

旁人欣喜若狂,然而他却感到惊悚。他在思考,你是以怎样的心情与我相识了六七年呢?你明明是天神,却装作土豆,这很有趣吗?在这六七年里,有多少次你在看我的笑话呢?……他觉得自己仿佛“活生生地看了一场画皮”,心中冒火,狠狠地呸了一声后便掉头离去,觉得之前为对方身体而担心的那些事,就如同一场笑话。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书方是李莲花的好友,从施文绝那里得知了李莲花的身份。他们一开始把这当作玩笑,但当明白这是真的之后,立刻就开心地接受了。

杨昀春的武学天赋

剧里极乐塔案中,李莲花和方多病一同进入塔内进行探秘。而在书中,与李莲花一起的是杨昀春。

入塔需经过一段水路,两人衣服被浸湿了,然而又需要引火照明。于是,李莲花当场给杨昀春教授“薪火相传”(一门掌法,在柴火上连砍四十九下能将之点燃)的心法。杨昀春按照李莲花所说去尝试,结果“三掌之下衣服就干了,十掌之后,李莲花那件衣服呼的一声燃起了火光”。

杨昀春拥有深厚内力,这是因为他的师父在临终前将数十年的功力传授给了他。而他自身具备一学就会的天赋。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出塔后,杨昀春望见了李莲花背上的伤痕,他喃喃自语道:“这是好招……在这招之下,你……你为何却没有死……”这意味着,他虽然不知道招式的名称,但是仅仅凭借着这些伤痕就能够判断出其威力。紧接着,他拔出剑来比划着,对着那几道伤痕苦苦思索着剑招。而李莲花的反应则是,非常担心杨大人一个不小心就学会了这些剑招,于是立刻就溜走了。

杨昀春的佩剑叫誓首,它和李相夷的少师剑出自同一炉。这两把剑都以刚猛无锋而闻名,有“挥少年之师而出,誓取敌首而回”的说法。书上清楚地表明,在世上只有少师能够抵挡誓首的一击。因此,个人推测原著将杨昀春设定为未来在武学上有可能达到李相夷高度的人。

乔婉娩的拿得起放得下

剧方曾介意李莲花一路隐瞒自己的身份,不过最终释怀了;他也曾为生父单孤刀的阴险狠辣与野心而悲痛,最终将其放下了。

对人对事对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或情谊,剧方拿得起放得下。

这一点属于书里的乔婉娩。

乔婉娩深深爱过李相夷,李相夷坠海失踪后,她多次跳海去殉情,不过被肖紫衿救下了;可她终究是爱过的,婚后在李相夷的坟前,她见到了李莲花,两人进行了与剧里相似的谈话。与剧不同的是,书中这次谈过后,乔婉娩放下了,她牵挂了十年的旧事,那些难以放下的东西,在这一刻全部消散了,眼前的男人既是一个故人,又是一个朋友,更是一个通达的人,之后她就全然以朋友的身份与李莲花相处了。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十年来她放不下的原因有两点。其一,两人未曾好好道别就被迫分离了。其二,她确实爱上了肖紫衿,然而却难以说清动心的具体时间点,或许是在得知李相夷的死讯之后,或许是在他生死不明的这十年间。她所放不下的并非爱意,而是愧疚。

她在最纠结的时候也未曾否认自己的心意。婚前她承认“有今日的婚礼十分欢喜”。婚礼当日,她遥遥望见新郎,心头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书里点明她“就似仍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第一次见了可心的人儿一般”。

她放得下对李相夷的爱,亦拿得起对肖紫衿的情。

肖紫衿的世家范与细心

剧方多数时候表现得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他们确实像是出身世家的浊世佳公子,这与书方截然不同。书方自认为是贵公子,但实际上除了在面对特定的人(如自家长辈)以及特定的场合(如见到皇帝)时会谨言慎行外,其他时候的风度挺粗糙的,至少没有哪个贵公子会时不时地自称“老子”。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书里明写的有世家风范的人物,是肖紫衿。

旁白首次正面描述他,说他“目光炯炯,有着很能摄人威势的样子”;在初次见到他的书方眼中,他“面貌英俊,气度沉稳,身材高大且挺拔,确实是威仪不凡”;当面对笛飞声的挑衅时,他内心紧张且狐疑,但姿态语言却依然不失风度,说道:“肖某绝非武林第一高手,不过如果笛盟主是要依仗武功,来扰乱我的婚宴,可别怪肖某不自量力……”,接着他朗然一笑,说:“既然笛盟主是为送礼而来,那肖某便接着你一掌。”

除了面对李莲花会失态,其他时候肖紫衿都颇具风度。

书里肖紫衿很会照顾人,对乔婉娩温柔体贴。他不必常看,就能知道乔婉娩在想什么、要做什么。再小的事,他也愿意帮着做。平时,他很敬重乔婉娩。书中方才打趣了一句旁人对乔婉娩的议论,便被警告说:“你这话让肖大侠知道,定要打破你的头。”

剧方知晓李莲花中毒后,对他嘘寒问暖。时刻惦记着李莲花的毒解了没有,以及身体恢复得怎样。当旁人质疑李相夷或李莲花时,剧方第一个冲上去维护。同上一段是否挺相似?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四顾门人的坚守

书里的四顾门人,尤其是旧人。像佛彼白石,他对李相夷的理念执着坚守;肖紫衿,他对李相夷的理念执着坚守;乔婉娩,她对李相夷的理念执着坚守;四虎银枪等等,他们无论彼此间情谊如何,有无矛盾芥蒂,都对李相夷的理念执着坚守。

四顾门解散之后,佛彼白石撑起了百川院。在这十年间,江湖上若有怪事大案发生,或者出现危害江湖的人,他们要么亲自前往调查捉拿,要么派弟子前往,要么拜托信得过的人前往。百川院声名赫赫,众人对其信服,并非是因为它曾是四顾门的一部分,而是在于佛彼白石十余年来一直在铲奸除恶,维护公义。就连乔婉娩都曾说:“能守住当年魂魄不变的,唯有你们四人。”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乔婉娩和肖紫衿在江湖中行走了十年。他们一方面在寻找李相夷,另一方面也没有忘记行侠仗义。四虎银枪重新聚集在一起,到达约定的地点后,发现那里有一个大案,并且有一个人(刘如京)失踪了。他们立刻投入到调查中。在调查过程中,与刘如京不合的主人被刘如京的兵器所害。参与调查的几个人坚信,刘如京只会拼死相救,绝对不会杀人。

新加入百川院或四顾门的情况如下:傅衡阳表示“任凭四顾门驱使,为江湖大业而死,绝不言悔”;那群跟他一起来的少年则称“秉承前辈遗志,我等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而百川院弟子一旦听到有人行凶,就会认为“捉拿凶手是本门弟子职责所在”。

而在剧里,这份坚守大都移给了方多病。

结语

这些特质原本属于一群人,然而电视剧却将它们赋予了一个人。剧方为了使人物具备这些特质而合理地改编了人设,并努力去圆,但仍然无法消除那种违和感。书上的这些人,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身份、年龄和经历也各异,正是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而把这些特质改编后叠加到一个人身上,就如同不顾及剧方的成长环境和年龄经历一样,难免会让观看者觉得怪异。

有些特质与剧情存在冲突,例如天赋平平的父母难以生出根骨上佳的孩子。现实不讲逻辑,但文学和影视作品需要讲逻辑。

有些特质存在冲突。比如对李相夷研究极为深入的人,就绝对不可能相信他会杀害自己的师兄。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就不会长久地在意李莲花隐瞒身份以及在此期间对他的种种刁难。尤其是这些刁难还是当着自家长辈的面,由一个很有世家贵公子风范的人做出来的。这着实让人觉得奇怪。

(电视剧《莲花楼》截图)

真要圆剧方,最好的解释或许就是网上开玩笑所说的,将电视剧当作书方所写的话本子:李莲花最好的朋友必然是我,他的经历我作为至交好友肯定得参与其中,要给我进行美化,相貌得英俊,风度得翩翩,武学天赋不能缺失,侠肝义胆,性情洒脱且细心体贴……这些都得加上!

好像加得有点多?没关系,我开心就好。

(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严禁洗稿抄袭)

发表评论: